查看原文
其他

拜10万+教,正在催毁社会的客观理性

陆树燊 行者慎思 2023-12-24

一篇文章的阅读数达到“10万+”,代表着成功,代表是影响力——多少英雄为了10万+竞折腰,甚至吃“人血馒头”的事儿也时有发生

价值错配

抛开内容的文艺价值,评价一篇内容的“影响力”至少可以有以下几个指标:

  1. 1. 内容获得的注意力

  2. 2. 内容的正确性

  3. 3. 内容的社会价值

  4. 4. 内容的实用性

这几方面并不是一回事。但我们的网络平台把它们划上了等号。

学术论文有个“引用数”,我们可以称它为“影响力指标”。但这有几个前提:在权威期刊发表、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之后,它的正确性、社会价值是受到多层次的筛查校验的,而因此的“引用”,也就代表了实用性。所以引用数多可以“约等于”影响力大。

但在公众领域,一篇公众号文章、一个短视频、一个知乎回答,可真就不一定了。

曲高会和寡

一篇相对垂直领域的、专业的内容本身受众少,但这些受众可能本身社会能量很大,因此这篇内容会造成巨大的影响。而阅读数、点赞数、分享数、转载数这些指标却体现不出来这种“影响力”。

一篇相对客观理性正确的内容,恰恰因为它的“正”,让大部分人无从评论。

而观点剑走偏峰、话题哗众取宠的内容,也许逻辑混乱,也许东拼西凑,也许恶俗不堪,都不妨碍它们成为高流量高传播的内容——在网络媒体的视角,它们就是影响力大的,远远比客观理性正确的内容,有影响力多了。

君不见知乎网上那么多“抖机灵”的回答博君一笑,君不见公众号、头条、各大手机浏览器的默认页里的标题党横行,让人应接不暇,君不见短视频平台到处是美颜过的漂亮小姐姐,扭动身姿、妖娆无比,直让万千国民皆能一享古代昏君的日常:心情好时,看看美人和歌舞;心情不好,奏折里做做杠精……

娱乐当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,但是客观理性正确的内容可就都被淹没了。

长此以往,我们的社会,会好么?

当初微信公众号在文章的阅读数设置上,把10万作为上限,不再显示更多的数字细节,是带着这样的思考的,不希望大家去攀比阅读数。但是它只治标没能治本。时至今日,该“拜”10万+的还会拜10万+。

未来

前几日看了一个关于调查记者现状的短视频,讲当年汶川地震那些深入险地的“理想主义者”纷纷成了互联网大厂的公关部员工,理想最终败给了柴米油盐,很是无奈。我想这也是整个时代的无奈,社会资源急剧转移到新的产业——在旧的系统未能完成自我升级的时候。

我们是要向有理想有行动有影响的调查记者们致敬的!

他们本是真正愿意、能够生产深度和优质的内容的人呀。说起来调查记者和真正的创业者是一样的,都是追光者,抱着一腔热血去搏去造,成者能有几何?成事者不过是一个概率的幸运儿,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,为的是什么?是希望。当希望没有了,追光者自然就不见了。

社会学家皮埃尔·布迪厄有一个“社会资本理论”,提出把资本分为“社会资本”、“文化资本”、“经济资本”。

一切价值的认定都建立在流通上,所以能推动价值转换的事都将是伟大的,必将能团结起更多的一部分人共同创作。

调查记者将“文化资本”转化为“社会资本”,获得影响力,但是常常没有转化成“经济资本”;而创业者将“文化资本”、“社会资本”转化为“经济资本”,但也有非常多创业者解决了很大的社会问题,但商业模式不佳,雷声很大雨点太小,最终项目没有成功,也是一场空。

什么样的机制能给这些资本带来更便利的转换?Web2.0时代的互联网是一个,Web3.0 是下一个。

但是Web2.0的资本和利润都沉淀在了中心化的平台上,对垄断的期望带来了前面十来年的互联网繁荣,当垄断完成时,行业和消费者都同时一片哀嚎。

Web3.0提出来一些新的解决方案,它将可能带来一个生产关系的革命,催生更多的优质内容。

在未来的平台治理上,是否有新的可能性呢?Web3.0、元宇宙的世界里,会是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一个内容的影响力?

这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话题。我将找机会和大家聊聊Web3.0的本质、影响和终局

题外的话

我的一些文章也曾因各种媒体大号的转发获得了10万+,但这种“大火”,可能是源于转载时改了颇有争议的标题,可能是内容涉及热点话题“破圈”了……因此带来各种非议、不同视角又无有对错的观点,很长一段时间让我束手束脚,甚至产生了所谓的“偶像包袱”,对要发出来的内容谨慎再谨慎,导致写作的乐趣全无。最终一堆草稿烂在我的笔记本里,而这个公众号也变成了“年更遥”——说好的每年一更都遥遥无期。

甚是遗憾。

我对这个公众号的定位有两个方面

  • • 一方面是记录思考、分享见解,不求完全正确、不求对谁都有用,但求真诚、深度思考、面向真实的社会问题;

  • • 另一方面是以文会友,希望通过文字的交流遇见更多的同道中人。

最近更新了两篇文章,见到阅读和分享、打赏的多大是关注了6、7年以上的老读者,很是感动。所以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能恢复至少“每周一更”。

如果希望能一直跟进文章更新的读者,记得给这个公众号加上“星标”,也欢迎你在下方点上“点赞”和“好看”,让更多人一起来思考和探讨。

愿有所益,愿有所遇。
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“行者慎思”,作者陆树燊,个人微信:shensinside,欢迎交流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